據中新網顧客端8月14晚報道,叫外賣早已成為一種生活形式,但當你曉得自己吃的外賣,可能是半年前就做好的速食餐包時,會是哪些體會?
日前外賣吃什么,媒體爆光,在外賣平臺上,不少商家售賣的并不是現做的菜肴,而是通過網路渠道訂購的速食名菜包。
店家通常只須要通過微波爐或冷水曝曬的形式加熱名菜包,就可以直接打包送到你的手上。
網上售賣的料理包,堪稱“不用面點師也能開餐館”。某電商平臺網站截圖
知情人爆料:一鍋面粉撐起一家店
據知情人向中新網記者透漏,“我曉得有一家小店,每月差不多賣出3000來份外賣,但是職工只有2人,現做的話,是無論怎樣都忙不過來的。”
“他們每晚要做的就是蒸一大鍋炒飯,燙點綠葉水果,之后搭配在熱好的速成名菜上面,這樣一份外賣能夠很快揭曉,不費哪些勁兒。”
這種速成名菜幾乎都是從各大電商平臺訂購來的,并非客戶所以為的“現炒”。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家常菜半成品”,孜然牛肉、糖醋牛肉、魚香肉片、魚香辣椒等半成品料理包應有盡有。
這種產品的保質期大部份為1年。記者發覺,有的產品生產日期顯示是2018年4月1日,這意味著還沒賣出去就過去幾個月了,而到消費者嘴巴不知是哪些時侯了。
有的快餐包最早是2月份生產的。電商平臺截圖
數據說話:收益率或超300%
店家為何用這樣的產品做外賣呢?
某外賣平臺上一位店家透漏外賣吃什么,菜品包制做流程簡單,對店內設施、人員技術要求不高,制做一道菜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一下子就縮小了不少。
據他透漏,通常像拉面、鹵肉飯、烤肉飯等種類的外賣,幾乎都是網上訂購的菜品包,而他的店里,只有木盆飯是現炒的。
用佳肴包做餐,省時省力,可想而知,上面提及的2人每月賣出3000份外賣,每人每晚作出50份并不是哪些稀罕事兒。
其實,收益也是可觀的。
以天貓上轉讓的一款“蓋澆飯便捷速成快餐料理包”為例,包括梅菜回鍋肉、鹵肉、巴西燒烤等10款口味的料理包售價49.8元,平均出來一份不足5元。
可在一些外賣平臺,一份梅菜回鍋肉或鹵味壽司售價基本在20元左右。按此估算,外賣店家做復熱外賣的毛收益可達300%。
平臺回應:外賣出現前就存在這些做法
面對店家使用復熱速食餐包銷售的行為,外賣平臺是哪些心態呢?
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從現行法律法規看,并沒有嚴禁餐飲服務提供者對預包裝冷凍冷藏膳食進行復熱的規定。在違背法律法規、確保乳品安全的前提下,美團外賣容許餐飲商戶采用不同方法進行生產、售賣。”
餓了么表示:“食品安全法并未對這個有限制和嚴禁,外賣平臺對商戶的管理是在法律框架內。商戶這些做法在外賣出現之前就存在。”
嘀嘀外賣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對此并沒有權利進行強制限制,但會積極查驗其餐品安全性和完整性。平臺方會根據要求公開餐品的制做主要原材料,至于是否公示告知該餐品是否屬于復熱餐品,須要店家和相關部門的明晰授權。
店家說:我們跟客機餐一樣
一部份店家表示,自己用佳肴包制做餐品,和客機餐如出一轍,“在客機上喝水的時侯,空少也沒告訴你這是佳肴包啊!”
資料圖:空乘人員將餐品送上客機鐘欣攝
在一些店家看來,她們只是跟隨行業的做法。但在“追隨行業”時,店家的做法卻又“雙標”了。
據了解,客機餐的菜品包是為了保證客機安全飛行,依據2017年1月施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民航乳品衛生規范》規定,民航配餐冷鏈熱食,從熱加工完畢至送入成品冷庫,再到上客機供給游客食用的最長期限不超過4天。
對比之下,外賣名菜包的保質期則動輒180天、300天。
能夠接受?網友吵翻了
有消費者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完全不能接受,點外賣就是為了吃現做的,否則還不如自己做呢。”
甚至有部份網友覺得,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菜品包屬于復熱乳品,說輕點就是剩菜剩飯,說重點就是便捷乳品,本質上跟泡面沒哪些區別。
也有網友對記者說:“可以接受,只要不影響味道和營養就行了,由于雖然去外賣店里喝水,也不排除會吃到復熱乳品,根本沒法監督和鑒定。”
還有網友表示:“還可以這樣操作呀,之后自己買一堆速成快餐料理包,比外賣還實惠”、“感覺就是另一種泡面,挺便捷的”。
網友對這樣的快餐包反應不一。電商平臺截圖
專家說法: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中國互聯網商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對記者表示,復熱的飯菜在味道等方面肯定和現做的有一定差別,通常來說,消費者在外賣平臺上下訂單,一般理解飯菜是現做的。
趙占領說,店家應該標明出飯菜是現做的還是復熱的,由于國家有相關規定,消費者選購產品,有了解產品尺寸、性能、型號等權力。店家不標明下來還拿復熱的飯菜轉讓,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記者(吳濤姚露))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