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賣平臺賣起“精神食糧”
打開手機里的外賣平臺App,搜索想找的書城,把想買的書加進“購物車”結算,幾十分鐘后,外賣小哥都會把書送到客戶手里。
疫情之下淘寶外賣在線訂餐,實體書城面臨著諸多困難,但改變正在發生。日前,在廣州、上海、成都等城市,部份實體書城入駐外賣平臺,外賣小哥的配送箱里,不僅飯菜、生鮮、藥品,還降低了“精神食糧”。
30分鐘等到4公里外的書
3月25日,記者體驗了一次外賣平臺購書。步入美團App首頁的“外賣”專區,在搜索框輸入“書店”,可見到新華書城、中信書城等上海市內的實體書城。
這種店面圖標的右上角幾乎都標有紅色的“新店”二字,月銷售量大多為1或0。不僅幾十或上百種書籍,有的店面內還售賣各類文具和文創產品。
一番選購后,11時25分,記者在碼字人書城下單。這家4.2公里之外的書城,59元起送,配送費9元。特殊時期,外賣平臺使用“無接觸安心送”,頁面顯示“騎手溫度36.4攝氏度,配送箱已消毒”。
11時58分,外賣小哥比預估時間早22分鐘送達。記者從碼字人書城了解到,這是該店在美團上線近2周以來接到的第一單。不過,外賣小哥小常告訴記者,他曾經也送過書,只是次數比較少。
3月初,上海市與美團達成合同,首批72家上海市實體書城入駐美團外賣平臺,其中既有新華書城、涵芬樓書城等老字號,也有特色鮮明的冷門書坊、碼字人書城等。美團平臺則對書城減免入場費,每單只繳納4%的技術服務費和4元的配送服務費。
此前,上海就有言幾又書城聯合餓了么平臺提供的外賣送書服務。而在北京等城市,也有部份書城開始在外賣平臺上線。
線下客流少,線上找出口
“現在店里三天來的人是個位數,收入上銳減,不到原先的非常之一。”碼字人書城創始人李閩浙告訴記者。該書城主營曲藝、電影、詩歌類書籍,還有圖書借書和自習室等服務。
該書城2月10日開工,不僅基本的滅鼠和登記測溫,對借書的書籍還需每本都放進消毒柜。進店需提早打電話預約,限制客流。“雖然似乎也沒哪些客流好限制的。”李閩浙苦笑道,“但還是須要打電話,由于我們得去新村旁邊接。”
2月末,在做餐飲的同學建議下,李閩浙著手在美團平臺申請開店。后來,有相關部門打來電話組織相關事宜。3月13日,店面即將上線。
目前,多數書城在外賣平臺上架的書籍數目比較有限。碼字人書城有1萬多種書籍,但每一種書的副本量極少。李閩浙說,她們會在外賣平臺上架更大眾化的學生讀物、繪本、熱門書以及具有書城特色的書籍,“我們會參考餐飲店里的數目,來確定上多少書。”
上海市的相關督查表明,受疫情影響,8成線下書城無法開張。此前,雙向街書城營業額下降80%、公開求救眾籌的消息一度引人關注。
去年,上海市對實體書城的資金扶植較以往提早啟動。2月上旬開始組織項目資金申報工作,預計全年扶植資金為1萬元。3月19日,明年廣州首批獲扶植的168家實體書城名單開始公示。
書城行業加深思索
目前,在美團App首頁并無書城外賣的直接入口。李閩浙告訴記者,在后臺每上架一本書,都須要十幾分鐘時間,不算便捷。這種問題,她們會通過微信群反饋給美團技術人員,“平臺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許多讀者覺得,實體書城的價錢太高,還不如在淘寶買。鐘書閣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是很著急的時侯就會外賣買書,不算剛需,這作為一種新的消費習慣,被人們接受還須要一段時間。
“急送的需求是有的,并且發生頻度的確很低。”李閩浙說。她期盼外賣平臺能形成給線下書城“引流”的作用,尤其是吸引方圓幾公里內的社區村民。
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不僅現金流等老生常談的問題,實體書城“線下業務不能舉辦,線上轉化很難”的問題在疫情之上浮出水面。建投書局、中信書城等嘗試直播“帶貨”,碼字人書城也舉行了幾場直播活動,有超過1萬名讀者收看,但實際轉化還不顯著。
“疫情讓行業有了更多思索,好多事情是之前沒有想過的。”李閩浙說。各類新渠道她都樂意去探求,比如開網店、開抖音、籌備天貓店等。
李閩浙覺得淘寶外賣在線訂餐,疫情之后,實體書城可能會走出不同的公路。“這要看你的初心是哪些,我仍然認為實體書城更美好、更有價值,線下的體驗是虛擬世界不能比擬的。”(記者吳麗蓉)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