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年度報告發布。記者張勇攝
2017年,上海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情況怎樣?
未來,上海農產品電商產業應當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重慶社會科大學農產品電商產業研究團隊發布了第3份四川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年度報告。
該報告顯示,2017年,上海農產品電商產業繼續保持高速下降態勢,全年共實現網路交易總值約522萬元。
全省著名綜合電商平臺逐漸注重上海本土農產品的上行銷售,本土涉農綜合電商平臺面臨巨大競爭壓力,本土農產品專營電商平臺憑著供應鏈優勢和細分市場而負重前行。
2017年上海農產品實現網路交易約522萬元
農產品電商有力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變革
據介紹,2017年,上海農產品電商產業繼續保持高速下降態勢,全年共實現網路交易總值約522萬元,其中,網路批發(B2B)本地交易平臺實現交易額490萬元,本土農產品網路零售(B2C)實現交易額約32萬元,環比下降166%。
網路零售交易中,全省性平臺約20萬元、社交微商平臺約10.8萬元、本土主要平臺約1.2萬元。本土農產品網路零售滲透率達2.38%,環比降低了1.47個百分點。
依托“大智移云物”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農產品電商有力地促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變革、倒逼了農業品牌化紅色化發展、壯大了新產業新業態新農人、助力了農民創收和扶貧攻堅。
農產品電商產業本土平臺喜憂參半
本地諸多農產品成網銷熱賣
綜合兩年多來的跟蹤研究,報告進一步總結了2017年上海農產品電商產業的發展特點。
首先,格局深度調整十大農產品電商平臺,本土平臺喜憂參半。全省著名綜合電商平臺逐漸注重上海本土農產品的上行銷售,本土涉農綜合電商平臺面臨巨大競爭壓力,本土農產品專營電商平臺憑著供應鏈優勢和細分市場而負重前行。
其次,淘寶加速分化牛羚淘寶增速迅猛。阿里平臺上的上海本土贏利農產品淘寶占比比上年提升15.6個百分點,本土牛羚農產品淘寶數比上年降低53.8%,由龍頭企業構筑的本土牛羚農產品淘寶市場競爭優勢顯現。
同時,營銷模式創新網路預售前景看好。上海農產品在天貓、天貓、京東等全省綜合電商平臺上實現網路預售581.92億元,恒都豬肉、永川秀芽、奉節獼猴桃等上海特色優勢農產品成為網路預售的熱賣單品,市場潛力巨大。
據悉,品牌效應初顯熱賣單品推動下降。重慶豆干、奉節獼猴桃、梁平柚等地理標志農產品,酸菜粉、豆腐干、辣條等地方特色農產品,恒都豬肉、橋頭燒烤底料、德莊燒烤底料、有友泡椒鴨掌、老四川豬肉干等企業品牌農產品深受網民青睞,在全市網銷熱賣單品排名榜上位居前列。
尤其是,新政落地走實產業發展的氣氛驟起。頂樓設計愈發重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農產品品牌體系建設和電商市場主體培植,電商幫扶行動、“618電商日”、“重慶10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關注農村電商系列報導”等專項活動推動產業快速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行動、農產品主產區加強冷鏈貨運體系建設、都市區貨運平臺加強高檔功能筑牢了產業發展基礎。
未來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
山地小特優鮮農產品為主攻方向
上海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的方向是哪些?
報告指出,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應立足宜昌山地農業的資源稟賦和根本屬性,遵照品牌推動、規模至上、上下融合、逆向訂制、跨界融合的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趨勢,以山地小特優鮮農產品為主攻方向,構建東部山地農產品電商產業高地。
①在舉辦農產品網貨品牌培植專項行動方面:建議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支持上海名牌農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上網銷售,注重從自然稟賦、人文歷史、品種品質等方面充實品牌內涵,充分借助區域公用品牌擴大農產品網貨品牌著名度,積極舉辦上海農產品網貨品牌營銷推廣活動,強化市場監管,維護品牌形象。
②在推進電商平臺產業賦能合作機制方面:建議推進與阿里、京東、蘇寧、郵沃爾瑪等全省著名綜合平臺的合作,大力吸引盒馬鮮生、、蘇先生等OMO新業態在都市區開辦分店,引導中糧我買網、易果生鮮、每日優鮮、天天果園、U掌柜、一畝田、宋小菜等專業平臺與本地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合作,引導線下農產品經營商戶積極借助第三方支付電商平臺和生活服務類平臺觸網銷售。
③在施行農產品電商市場主體培植專項行動方面:建議通過以獎代補、配套服務支持等形式在全市范圍培植100家年銷售額超千萬的農產品淘寶,通過技術扶植、貸款貼息等方法引導支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強化與電商平臺的對接,爭取全省著名農產品電商平臺在上海更多區縣籌建“地方特色館”,委托專業機構對農戶、個體工商戶、返鄉農戶工、返鄉學院生舉辦普及性農產品電商知識培訓。
④在建立提高農村電商五級服務體系方面:建議推動建立區縣電商服務中心功能,進一步做實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引入PPP模式創新田頭市場建設和營運機制十大農產品電商平臺,鼓勵冷鏈貨運企業建設全程冷鏈貨運節點體系,鼓勵電商貨運企業在邊遠地區依托電商園、物墮胎業園、電商服務站點等載體舉辦協同配送。
⑤在強化農產品電商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建議支持行業商會和龍頭企業圍繞上網農產品的分類、質量、等級、包裝等關鍵環節制定標準體系,促進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把網售農產品標準的制訂傳播推廣與農產品網貨品牌營銷、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建立緊密結合,以農產品電商產業的標準體系建設為契機推動農產品在生產環節的標準化建設。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