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亞華
來源/深燃(ID:)
日前,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止2021年末,中國靈活就業人員早已達到2億人,其中有不少靈活就業職位依托于互聯網、平臺經濟,如網路主播、視頻制做、文案寫手等。統計一出,引起網友關注。
外賣小哥、快遞員同樣是外界討論的靈活用工熱門領域。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外賣員數目大概在1300千人。在好多人眼里,外賣騎手處在互聯網底層,做著高硬度的重復勞動。但跟外賣小哥深聊后發覺,送外賣這份工的意義,對騎手并沒有這么簡單。它是有些人的“進城第一站”,也是部份騎手遭到迷惘時的救急稻草。
現在,當越來越多騎手樂意植根在外賣行業,外賣行業較低的“天花板”則成了待破解的命題。要讓外賣員真正成為更多人的職業選擇,還須要外賣平臺和全社會的更多投入和努力。
從平臺角度來看,平臺除了要建立最基本的經濟回報、安全保障、福利和關愛,還須要給外賣騎手培訓學習的機會與匹配的上升通道。從全社會角度,打破職業偏見,給與外賣員更多尊重,提升外賣騎手那位職業的社會地位,尤其重要。
促進外賣騎手從“零工”到職業化,道阻且長,但行則來臨。
送外賣仍然是靈活用工中的“踏實”選項
初來大城市沒有好的工作機會,主業收入太低不足以維持生計,希望靈活自由還想收入高……在各種靈活用工的新職業中,“送外賣”一直都是一項能“托底”、有安全感的選擇——市場需求和工作崗位仍然在,收入回報并不低,多勞多得。
餓了么近期發布的《藍騎手發展與保障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平臺上近六成騎手有其他收入來源,其中四成騎手有本員工作,兼職送外賣。騎手調查數據同時顯示,超過四成受訪者希望一邊跑單作為過渡,一邊尋覓留在城市的其他機會。
35歲的劉貞波,2005年到上海打拼,邊苦練廚藝邊湊錢,此后自己創業開餐廳。兩次創業,到2017年賠掉了幾十萬,被迫關店。由于當時開店還有一些材料工具,他又開了一個小的外賣店,只做外賣訂單,由于單量不大,他開始兼職送外賣。
2018年,他離開上海回到湖南長沙送外賣。從餐廳老總到外賣員,劉貞波也有心理落差,但他的目標很明晰:賺點錢填補之前的損失,由于送外賣不須要太多成本,作為他的過渡工作十分合適。
“我經歷了自主創業,再回來規規矩矩上放學比較難,但外賣工作相對靈活”,劉貞波選擇了兼職跑外賣,這樣特殊情況就可以關掉系統不接單。”
這給了他很大的自由,業余時間,他會搞搞攝影,寫寫劇本、小說,做自媒體,也做小吃探店。他會把自己打工、創業的經歷,還有各類各樣的見聞寫下來。
同時,劉貞波一邊送外賣,一邊還在看北京那里人流量大,可以重新開餐廳、回到餐飲行業,“我可能會盯住一個商圈看幾個月或一年,看有沒有繼續創業開店的可能性,但如今還不是好的時機。因為送外賣工作靈活,我這個過渡期也可以無限延長。”
從兼職到全職,作為一個不受限的過渡性靈活職業,送外賣給了劉貞波從頭再來的膽氣。而與此同時,也有另一些騎手則把送外賣當成養家糊口、安身立身的主業。
張文強是一名轉業軍人,去年35歲,2017年步入外賣行業,2018年來到北京。“我一入行就各方面都適應了,將近四年時間兼職送外賣怎么入行,我基本上沒休息過,大多數時間都保持每晚接單十四五個小時,跑七八十單,通常人每晚也就跑五六十單。”
這也沒哪些絕招,張文強就是能吃苦,跑單時間長,最多的時侯他從早晨7點接單到仍然到晚上2點。2020年,他入選北京國慶勞動獎狀,一方面由于業績突出,他是騎手中最高等級的“王者藍勇士”,并且他為人積極向下,樂意傳播正能量,樂于助人,帶出的師父也多。
做騎手這件事,是他擅長且熱愛的,“因為長時間的經驗和業績,我的帳號能接到的單也好多,我晚上跑商務區,早上送診所、學校等地方的單,夜晚就是生活新村,系統給我派的單量、距離、方向都規劃得很合理,我認為特別順手。”
提到外賣騎手這份職業,有人會覺得騎手還是在社會底層的“溫飽線”上。但事實上,多位騎手反饋,這份職業帶給她們最大的安全感就是收入。門檻低、靈活、自由、收入穩定,是騎手們選擇這一行最重要的緣由。
劉貞波在上海目前月收入約7000元;張文強則在剛開始能夠月賺億元,到2020年以后達到1.5億元以上,高的時侯領到過2萬余元。張文強直言,要是中間沒有變動,“我能夠干20年。”
不管是主業、副業,還是過渡工作,讓外賣騎手最塌實的是,靠自己的右手,有付出就有回報。
從“零工”到“事業”
不僅吃飽穿暖、拿到可觀收入,越來越多的騎手正有機會把看似“打零工”的送外賣工作弄成了自己的事業。
李偉是北京人,學院專科結業后進了外企單位,離開央企后在當地開了個火鍋店,母親也來幫忙,還請了兩個小工,最后發覺每位月出來賺不到多少錢。2017年,他加入外賣行業,身邊好多人不相信他能送外賣,“能把面子放掉,我早已成功了。”
他當時的看法很簡單,辛苦沒關系,付出有所得就行,靠自己的勞動去掙錢不丟臉。剛開始只能漸漸摸索,熟悉周邊路線、手機操作,送外賣的第一個夏季,剛開始沒有戴袖套,他的兩個手指都被曬脫皮了,媽媽勸他換工作,他咬牙挺過來了。
“我們平常可以出席平臺的培訓,學完后能夠獨立上晚班,做后臺調度,我就借助下午9點-12點的時間學習。”隨后剛好趕上2018年的新年,當時的站長回老家半個月,李偉是本地人,就直接值勤,“那個節日我獨立做了全天的監管調度,且數據穩定。當時下雨,有騎手受傷了,我第一時間處理了他手上的訂單且趕去現場把他送去診所,處理了保險事宜。”春節回去以后,站長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2018年3月,李偉接手了一個新開的站點,兼任站長,帶著30個騎手,最開始,站點每晚只有400單外賣,不到一年時間,李偉的站點每晚配送約1200單。2019年3月,李偉晉升為了區域總監,2020年又升為城市總監,直接管理20多位區域總監。
這期間他負責的站點數據常年維持在一級站點水平上,關心騎手,降低辭職率,監控數據,一切都順風順流。做騎手時他年收入12億元左右,隨著職級下降,收入也仍然在漲,李偉目前年收入達到了40-50億元。
回過頭來總結,李偉認為最重要的是外賣平臺提供了這樣的上升通道和機制,也提供了學習的課程和培訓,“平臺很公正,只要有能力,任何人都能發光泛白。”
來源/
現在,李偉早已把這份工作當作要常年耕耘的事業了。那些年,經濟上得到了比較滿意的回報,他還學到了管理、財務、人事等方面的知識,“這個崗位把我個人的價值最大化了。”
不僅物質回報,外賣行業也給李偉帶來了的個人成就感和精神激勵。那些年里,李偉獲得過最佳城市總監、最佳講師,講課獎、研發獎加上去有十幾個。“這些激勵都讓我更堅定地把這條路走下去。目前騎手崗位的上升路徑我早已走到了天花板,未來,我希望有機會成為公司的合伙人,我計劃在這個行業仍然干到離休。”
這背后,可以看見平臺在解決騎手職業生涯問題上的一種新趨勢:為騎手設計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路徑。
比如,《報告》顯示,為了建立晉升機制,餓了么推出“點將計劃”,還向騎手開放小隊長、站長、配送總監、城市總監、培訓專員、客戶顧問等崗位,建立晉升機制。餓了么的八成外賣站長由勇士晉升,2021年里,1877位騎手晉升為站長、小隊長。
另外,騎手榮譽體系、騎手組織發展,也都在驟然提高騎手們的獲得感和期盼感。張文強獲得勞動模范榮譽時很激動,“感謝組織,讓我在這兒賺錢能夠獲得榮譽,我之后更要好好服務每一個顧客,維護好騎手形象。”獲得榮譽后他還得到了來自全省副總會、上海市副總會、所屬公司的總計1.6億元獎勵。
要讓外賣騎手們有持續的前進動力,和每一份工作一樣,不僅須要能領到應得的酬勞,精神上的激勵也很重要。
用專業的話說,每位騎手在各層次的馬斯洛需求有沒有被滿足,騎手的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有沒有被滿足,才是決定這份工作能夠走長久的關鍵,也是平臺在頂樓設計時的必答題。
送外賣還是一份好職業嗎?
中國靈活就業人數達2億人的消息,引起了好多人的關注,更進一步來看,靈活就業能夠轉化為常年事業?
近些年來,好多新職業正在打破大眾的刻板認知,名校結業生做房產中介、住家家教、保險中介、外賣騎手的案例數不勝數。越來越多人步入這種行業的緣由在于,行業公正透明、收入空間大、上升通道清晰。好多人認識到,與其在過度內卷的領域掙扎,不如試試在看似洼地的行業里精耕。
外賣騎手也是“靈活就業”新職業的一種。過往騎手有不安全感,其中一個誘因是職業上升路徑不清晰,伸手才能摸到天花板。事實上,這個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騎手工作積累的經驗、能力可以用在更初一層級的管理、規劃中,有縱向和橫向發展的機會。只要解決好騎手的個人成長和職業路徑規劃,把一些發展機制常態化,這個職業有機會成為好多人可以常年拼搏的事業。
前文提及的李偉,就在這樣的機制下,從騎手做到了城市總監,調度一方區域,組織、管理、決策,將自己在一線配送崗位上一路摸索到的經驗,運用到統籌管理中。他自己也說,由于有一線經驗,他更能走近外賣員心中。
不僅在騎手領域上升,轉崗也是目前平臺可以提供給騎手們的選擇。李偉也提及,騎手崗位可以接觸到好多領域,例如客服、售后、中臺、數據庫、運營等,假如有人擅長或則對別的崗位非常感興趣,就可以轉崗。
來源/視覺中國
張文強獲得北京國慶勞動獎狀以后,平臺也提過可以轉別的崗,“為了獲得更好的機會,去年我特意報了一個本科的夜大,將來可能用得著。”
從平臺來說,對外賣騎手這個職業須要有更多的系統性設計:既須要有基本保障,又須要有發展的眼光,將騎手的個人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都涵蓋在內。從臨時工作到常年事業,平臺有責任為騎手探求和設定價值實現途徑。
餓了么的騎手報告,主題就是發展與保障。《報告》提到,要從降低收入來源、打造職業化公路和晉升機制、拓寬轉崗通路、建立勛章榮譽體系等方面提高外賣員的發展空間;同時,做好安全、福利、組織建設等基本保障。
報告里也傳遞出了平臺對靈活用工的新思考——不只要關注保障的下限、做好兜底項,更要關注發展的上限、充分預留發展空間。從騎手的基本生理到安全需求,再到個人成長、職業上升、精神獲得感上,都有細致、具備可操作性的規劃,并在逐漸落實中。
這是個好征兆,說明外賣平臺早已開始為這一目標在行動。未來兼職送外賣怎么入行,假如對外賣騎手這份職業的價值和騎手的社會地位才能進一步保障,相信會有更多外賣員留在這個行業,也會有更多人步入這個行業。
2022年的夏天早已到來,外賣騎手職業化生涯的夏天也在緊靠。當下的關鍵,是各方都要踏出走向夏天的這一步。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