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上去,出游領域應當是O2O風口中最先飛上去的豬,各類補助大戰過后,億萬用戶獲得便宜的同時,出游公司也培養了億萬級的用戶,只是各類罵戰以后,快滴的合并讓一切猝然而止配送費0元外賣員怎么賺錢,之后接棒繼續補助罵戰的就是外賣了,直至昨天還沒有停的意思。
雖然說來也怪,通過手機打車可能真的須要培養用戶,而外賣原本就是手機打電話訂餐的,換成網路訂餐而已,真須要這么砸錢培養用戶么?起碼不用這么破費吧,個中原因,怕只有平臺們自己清楚了。只是幸福了這么多用戶,哪三天補助停止了,我們會不會像用打車軟件那樣,倍感失落,之后又站到路邊,揮手打車?
外賣平臺瘋狂補助,不僅圈用戶以外,一個簡單粗魯的理由就是想拖死對手,最后剩一家才好呢,獨享壟斷紅利,筆者認為,這又是平臺的一廂甘愿了。外賣和打車雖然不同,供應商一個是B端性質—餐廳,一個是C端性質—個人司機,打車是行車效率的提高,而外賣則不光是效率提高的問題。
這么外賣平臺這么夸張的用戶補助運動,她們真的想好如何賺掙錢了么?張旭豪說,誰先考慮掙錢誰就輸了,問題是,你可以先不賺錢,但你構想的這些贏利模式,真的這么靠譜么?
據筆者觀察,現有外賣平臺平臺贏利模式無外乎四種:平臺使用費;流量分發費用,如排行、廣告、交易傭金、大數據等增值服務;貨運配送費用;菜品或餐館耗材供應鏈。筆者以為,這四種贏利模式都有待市場驗證。
贏利模式一:平臺使用收費
目前,平臺為了做大市場,B端資源全部免費,還給出大量訂單補助。未來若是向那些店家繳納平臺使用費,還是取決于店家對于自家外賣市場如何看。目前有補助,用戶樂意點單,而店家在不降低成本的情況下也忙的過來,這么OK,店家可以向平臺交租。反過來呢,補助停止了,店家要降低額外的房租成本,前面還要交流量費,這種成本勢必要轉嫁到餐品頭上,用戶肯定不愿意,用戶意愿減少了,平臺的價值也就不在了。最終的結果是,用戶再度拿起店家外賣單上的電話,電話訂外賣,中級一點的,通過微信公眾號訂餐。多年積累的用戶和B端會漸漸流失掉。
不排除,飯店樂意為ERP系統花錢,這是飯店營運系統的線上化,包括采購、庫存、銷售、財務等等,但你只是做外賣平臺的,我的生意重點是到店消費,若只是一個引流平臺,免費可用,花錢免談。
贏利模式二:流量分發收費
很重要的一點,外賣客總價均不高,本身就是低毛利產品,想向店家收費本身就有邏輯上的矛盾。不像天貓,沒有時空界限,投入產出比是正向的。外賣的時空屬性極強,既有區域的要求,更有時間的限制。店家多接單就意味著成本驅動,而這部份成本由于訂單的不穩定而沉船掉。舉個反例,一家飯店外賣單量峰值大多在百單左右,現有的面點師傳菜員送送足夠。一旦我交了平臺費用、刷榜費用就要雇請更多的配送人員,意味著人力成本上升。而昨天下雪可能單多,今天涼快可能單少,這么人力都會閑置,其實這還不包含臥室人力的降低。店家還會算賬,我降低2億元做外賣,最終也多掙了2萬塊,投入產出比低效,幾乎白忙。所以對于通常飯店而言,堂食為主,外賣是補充,盤活閑置即可,最后又回到電話訂餐上。平臺到后來,可能雞肋,也可能一地雞毛。
贏利模式三:貨運配送收費
至于從貨運配送上贏利,我看也難。暫不說社會化貨運(餓了么的蜂鳥等)靠不靠譜,自建的貨運都未必掙錢。目前的外賣都屬于盒飯級別,用戶的價錢敏感性極強,多收1塊錢都可能擠掉一大部份用戶。這么好,做高檔產品,客總價幾百的那個,配送費收十幾二十塊,夠多了吧。但這自然又是冷門的市場,單量起不來配送費0元外賣員怎么賺錢,誰又樂意送呢?原本就是辛苦錢,想想還是算了。所以,平臺想靠貨運掙錢,怕也只是一廂甘愿而已。
贏利模式四:菜品或飯店耗材供應鏈
菜品或飯店耗材供應鏈,大規模集采,增加供應價錢,攫取鏈條價差,沿著想想,應當是OK的,雖然菜品的周轉效率不高是公認的,多級成本疊加也是公認的,手握大量B端資源的平臺做這門生意也是水到渠成的。但我們仔細推敲一下,先瞧瞧現今的商家菜品供應鏈,規模小一點的,都是附近菜市場檔口C2C地送菜上門,比零售食材低30-50%左右。大一點的品牌店家都有自己的生鮮供應鏈,B2B直送,采購價最多能比零售價低60%左右。這種供應鏈具有極強的本地屬性,一貫一網打盡的平臺要介入這門生意那得多么龐大的系統啊,從上游到直送,全省區域這么多、那么大,個人驚呼受不了,成本都扛不住,你能更低?最關鍵的關鍵:你也不是干這個的。所以啊,菜品供應鏈有空間,但外賣平臺想靠它掙錢,只怕也只能呵呵了。
所以,如今有一些外賣區域平臺給品牌店家做引流,做高客總價配送,做深出來,通過貨運、通過產品價差,掙錢還是靠譜的(到家小吃會)。還有一些開發商專門為飯店做ERP軟硬件開發,這也是靠譜的,由于這是飯店的基礎設施,花錢是理所其實的,起碼飯店是如此覺得的(客如云)。還有些外賣第三方以外賣為入口,接入其他品類,如跑腿等,掙錢也是可期的(如點我吧)。以上種種,都是從費用支付方的的角度在構建自己的贏利模式,你光說我用戶多,早晚都能掙錢,但我作為一個小店,百萬千萬級的流量與我又有何用?雖然有用,這生意我也接不了了啊。
還是那句話,外賣也好,O2O也罷,都是本地屬性極強的生意,想賺誰的錢,就得從他的角度出發,考慮并解決問題,不然到最后,沒有網店,只有一地雞毛。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