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通視頻號啦
↓↓↓
一單只掙0.58元,外賣老總被逼哭
淡遠曉得外賣店家難,但不曉得她們如此難。
明天,蔥翠在網上刷到了那么一個貼子“今天翻到一張外賣老總的同學圈,轟動了”。
發貼網友表示,他在刷外賣老總的同學圈的時侯,見到如此一張訂單圖。圖片顯示,消費者點了4塊錢的鴨腳和10塊錢的田螺粉,再加上1元錢的飯盒費,訂單總計15元。
這15元上面外賣老總能掙多少呢?
居然只有0.58元!
15塊的訂單里,店家活動開支扣去10.92元,平臺服務費扣去3.5元配送費0元外賣員怎么賺錢,最后店家領到手的便就只有5毛8。
外賣店家辛辛苦苦開起小店做起生意,結果做一單掙不到6分錢!這薄利,還不如找個廠子下班。
最糟糕的是,樓主是由于曬圖好評加微信能領3塊紅包才加上老總微信的。等于說老總每一單還倒貼給客人3塊錢……
就只有這一個外賣老總如此難嗎?清寂上網查了查,發覺有不少商家都在責怪自己掙得少。
青海長春一位外賣店家孟男士就曾找媒體吐槽過這一事實。
1.2元的馬鈴薯粥、1.5元的炒飯、6元的炒青菜,再加上2元的飯盒費、1元的配送費,總計11.7元的訂單中,客戶用超級會員專享紅包除以6元最后付得5.7元。最后孟男士的收入只有3.24元。
“這一單來說我的成本起碼6塊。也就是說我平白無故賠了2塊多!”孟男士憤怒極了。
B站一位開外賣店的UP主也展示過自己的收入。一份富含現拌春菜、油條、灌湯湯包包的訂單,客人實付11.6元,該UP主居然只好2元錢。
“打包成本1塊,再加上1塊錢起步的燃氣成本,我根本掙不到錢,活得還不如狗!”該UP主無奈地說道。
一個普遍的事實就擺在眼前:大部份中小外賣店家掙得只是薄利。
某期貨機構曾計算過外賣店家的收益。外賣榜單Top10%的月銷量通常超4000單。
根據月銷量4000單,客總價20元來算,外賣店家的月銷售額為8萬。
之后再減掉1億元的租金、5000元的水電煤氣費、1.5億元的人工成本、1.6億元的平臺配送和傭金費(根據20%來算)、3.4億元的原材料成本,最后凈收益只有2000元。
只掙2000元,卻須要全月無休。外賣店家過的就是這樣的日子。
是哪些造成了這一情況?
被困在系統里的外賣店家
跟只要考慮租金、水電、人力和菜品成本的線下餐飲不同,外賣店家面臨的是更棘手的情況。
外賣業務跟數據和流量有關??梢哉f,你的一切生意都由外賣系統決定。
價錢設計、餐品設計、活動推廣、營銷優化……這些誘因就會影響排行和訂單量,店家的肩膀被系統緊緊勒住了。
就拿價錢來說吧,定價被系統嚴密檢測著。打出優價的店家更容易被排到手機頁面的后面,也更受消費者偏愛。
為了搶生意,店家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價錢戰。一份宮??谀?,有店家賣20元,有店家賣15元,更有甚者賣到10元。
消費者是賺到了,店家卻只有血虧的份。不計成本的價錢戰只會讓她們入不敷出,賣越幸好越多。
其次,外賣系統給每一位店家都貼心地設計了推廣活動。
拉客寶、點金推廣、商戶通等活動不計其數。
有些是APP開屏步入應用后彈出的第一個廣告,按出價、曝光次數收費;
有些是商品頁面的后排廣告位,通過付費訂購排行來提高爆光量;
后排廣告位中都會分為各類價格的展臺,供店家訂購,每日最低消費為50-100元。
最要命的是,連店家招牌中的“連鎖”字樣都是要付費才才能顯示的。
“熱銷、好評、回頭客多、甜潤入喉”這些展示在logo下方的推薦語居然也須要花錢訂購。
根據每晚100元來估算,外賣店家在這前面花的推廣費起碼3000元。
那外賣店家可不可以不訂購呢?
抱歉,她們根本沒得選擇。
某位外賣店家就曾向媒體透漏:“我們這一片做外賣的商戶好多,你不買營銷工具根本不行,單量會激增,漸漸你就沉底了?!?/p>
大部份店家還會被迫走上花錢買廣告位的路子。雖然不買就等于“死”。
此外,好多店家還會莫名其妙被系統安排上一些流量活動。
為了滿足消費者,系統都在店家定價的基礎上再給出30%-50%的讓利空間吸引下單。要承當這一代價的不是系統,而是店家。
后面提及的孟男士就吐槽道配送費0元外賣員怎么賺錢,系統擅自給自己上了兩個活動,一個是滿減,一個是超級會員。滿減完全由店家來承當。超級會員活動中,自己被迫承當了2塊錢/單的成本。
她去問客服如何回事,客服只黑漆漆地答道:“會幫你紀錄。但我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我不要你認為,我要我感覺”?
正由于系統給店家施加的高額成本,店家想贏利都難。
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好多人似乎認為,外賣老總過得慘,跟我有哪些關系呢?
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外賣店家面臨的生存境遇不容易。傭金、租金、廣告費、逐年累月降低的人工成本和菜品成本……太多成本壓出來,店家倘若不想做賠本生意,就只能想方設法節約支出了。
她們能如何節約支出?
自然是在菜品上下工夫——比如使用料理包。
所謂的料理包,指的是一種通過速凍技術加工而成的涼菜。鞋廠適當加工各類中中式商品名菜,通過特殊技術冷藏保存,制做成料理包。花三分鐘熱一下料理包,就能否得到各類各樣的家常菜,如糖醋肉片,香蕉炒飯、咖喱口蘑等。
料理包的價錢低到難以想像。
在電商平臺上,10袋料理包總共只賣49.8元,平均出來一袋料理包的價錢只有4.98元。假如店家批發訂購,這個價錢說不定就能降到三四塊甚至更低。
但是使用料理包,就意味著店家不用再雇用經驗豐富的主廚。任何基礎工人都能通過簡單的培訓以后,花三分鐘熱熱料理包,再將料理包里的東西倒到餐盒里,就完成了一道名菜。
這么一來,菜品成本和人工費通通增加了不少,店家自然喜聞樂見。
最后承當這一結果的還是消費者。消費者吃著一年前就封存好的凍肉腐臭還全然不知,甚至還能在評論區里點個大大的贊!
當店家走投無路,為了掙錢只能讓渡行業的底線的時侯,消費者又如何能逃得開這一代價?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