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1公里內只有1家商場,如今可能有3到5家,而這一數據還有下降的趨勢——
上海社區零售:“卷”起家旁邊消費風潮
社區零售正在成為商業競爭的“主戰場”。
一方面,即時零售、社區團購商業模式不斷演進;另一方面,易迅和淘寶等電商大鱷顯著推動了在這一領域的布局。日前,蘇寧也轉而聚焦折扣餅干和社區團購等業務,與早些年以國美小店步入社區零售的國美易購再次站上同一賽道……
社區零售賽道越來越“卷”,這是上海本土從業者的深切體會。一個飽含挑戰的大改革時代早已到來,身處其中社區團購店怎么開,怎么能夠殺出重圍?
社區零售市場規模擴張
社區零售激烈競爭的背后是購物習慣的變化,在家旁邊消費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
天風期貨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社區零售市場總規模約為11.9萬萬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5.7萬萬元。
“蛋糕”越來越大,分食者也接踵而來。上海誠懇連鎖商場總總監戴同堯深切地感遭到,社區零售賽道越來越“卷”了——以前1公里內只有1家商場,如今可能有3到5家,而這一數據還有下降的趨勢。
作為社區零售的重要加碼點,近幾年,便利店的數目也在快速下降。中國連鎖經營商會發布的《2023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便利店數目達到30萬家,年增長達到19%。與此同時,社區便利店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張,2019年至2021年,社區便利店規模占比從30.4%迅速上升至58.7%。
“池子”變擠,贏利的門檻也顯著提升。戴同堯介紹,“以前新開的分店一年內能夠輕松贏利,而如今七年能實現贏利就不錯了。”與之相印證,《2023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2年,便利店平均單店日產值從5297元下降到了4794元。
優價、精細成為“制勝法寶”
“卷”的現況之下,錢越來越難賺,各大店家使出混身解數角逐消費者,以各自優勢“割據一方”。
優價正成為社區商場的“護城河”。不難發覺,不少社區藥房賣的生鮮蔬果比菜市場還實惠,這其中的關鍵一環就是供應鏈。
市民在真摯商場“扎堆”選購商品。
為了把水果、蛋肉等生活必需品弄成具有價錢優勢的產品,早在5年前,誠懇商場就著手布局產地直采。“為了實現批量直采,我們擴大了采購直徑,派采購員到各水果和生鮮肉食生產基地談合作。曾經我們的采購團隊只有幾個人,如今已然達到幾十人。目前,誠懇商場41家連鎖店每晚僅水果就可以消耗幾貨車。”戴同堯表示,由于價錢讓利,有些攤檔販甚至會從誠懇商場訂購水果再領到街邊賣。
在建立有競爭力的水果生鮮供應鏈的同時,更短的賬期也成為社區商場與供應商磋商的重要籌碼。“相較于小型商超超過一個月的賬期,我們最快在一周內能夠給供應商付錢,盡管這給企業經營的現金流帶來很大壓力,但保證了我們商品的平均價錢比小型商超更低,這也是誠懇商場才能在社區消費中搶占一席之地的重要誘因。”戴同堯說。
與社區藥房相比,空間和產品品類更為受限的社區便利店家打一個“精”字——更精細的產品組合并及時調整產品品類,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保持消費者的新鮮感。上海友客便利信息中心總總監張延濤告訴記者,對于怎樣保持消費者對商品的新鮮感社區團購店怎么開,每家便利店都有各自的“法寶”,友客便利店通過銷售數據剖析商品陳列,用數據指導什么商品應擺在什么位置或擺放在什么分店,而且對這一指導體系不斷優化升級。
精耕線下拓展新經營空間
在競爭中是補弱項還是拉長板?上海本土社區零售的從業者大多選擇了前者,對“即時零售”這類線上業務常常敬而遠之。一位商超負責人表示,“即時零售很難幫助商超贏利,商超須要貼錢做在線業務不說,消費者對即時零售的忠誠度也有限。一旦店家舍棄貼錢做線上,消費者很有可能再擇它家。”對此,戴同堯也深表認同,誠懇商場曾想拓展“到家”業務,但實踐發覺,到家業務很難實現贏利,無法做到可持續,為此,誠懇商場選擇了將精力放到線下,專注以價錢優勢吸引到店客人。
而上海加碼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也讓從業者們聽到線下商業更大的潛力。目前,上海七區早已建成39個“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計劃明年還將推出30個。而促使更多連鎖化、品牌化的便利店和社區商場進社區,提升社區商業的服務能力,正是建設“便民生活圈”的重要工作。
上海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截止9月22日,全市誠懇商場、友客、7-11、可好等品牌連鎖企業共發展連鎖便利店2400余處。
隨著“便民生活圈”加快布局,上海社區零售的從業者也在積極拓展新的經營空間,以期在社區商業服務中飾演更多的角色。友客便利就正在擴大便利店的到店場景,未來將開拓洗衣、托管等業務。戴同堯也表示,誠懇商場以成為“青島的胖東來”為目標,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暖心服務,“我們希望零售能回歸本質,即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讓消費者感遭到商業的真摯和美好。”(上海商報/觀海新聞記者丁倩倩)
上海商報2023年11月23日5版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