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美團下單點了麻辣燙!
所謂玄學就是不可預測,不可預知,還帶有一種神秘主義色彩在里面,放在波橘云詭的互聯網里面,玄學的精神更被發揚光大了,比如:
騰訊QQ到底什么時候生日(今天是騰訊QQ的生日,只要把這個消息發給X個群,就能升四級,我已經試過了,10秒就能升級,不相信也要試試,反正沒壞處)
賈躍亭到底什么回國(賈躍亭上周和新浪科技說這周回國,這周和騰訊科技說下周回國,最新消息是,7月13日,一位接近賈躍亭的知情人士表示,賈躍亭下周回國)
這些例子還可以繼續舉下去,當然這中間少不了外賣平臺。簡單來說,美團和餓了么,到底誰才是外賣市場的老大?
我隨手貼幾張圖易觀的數據報告:
從數據上看,美團已經全面落后了。當然光有數據怎么行,還得有文章,比如這種。
加上之前美團之前負面新聞纏身,連王興本人都不得不出來辟謠,這樣子美團全面落后餓了么的事實就更逼真了。
但根據不久前剛剛發布的《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夏季報告》顯示,美團外賣獨立app的用規模已經超過餓了么,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所以問題來了,到底誰才是第一?
事實上競爭激烈的地方,也是煙霧彈最多的地方。激烈的市場總是伴隨著有很多真假難辨的信息,煙霧彈的好處是有非常強的迷惑性,而絕大多數用戶和讀者是沒有分辨能力的,比如說到底是秒拍第一還是美拍第一,比如是京東厲害還是淘寶厲害,讀者基本處于“你說什么我就信什么的”狀態,我們已經在共享單車上見到了輿論戰的威力,而在外賣市場上,又在上演著相似的劇本。
真相:之前統計的都是美團外賣獨立app的數據
首先要知道一點,我們一般來說,這些第三方數據報告的來源基本上是SDK,云服務器、運營商數據的系統級服務,對一些關鍵指標,比如搜索指數、下載指數、活躍度等整體分析,各家的算法和排序不同,和實際不會百分百準確,但有一定的參考性。
數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涉及到怎么統計,以及統計的口徑,這里面學問就大了,我隨便舉個例子:
以活躍用戶為例,比如每個平臺對于活躍用戶的定義都是不同的,比如點開客戶端算一個活躍用戶,有的通過第三方行為,比如微信分享點進去,即便是跳轉微信,也算一個活躍用戶,包括第三方支付,比如你用支付寶在XX網站付了一次錢十大外賣平臺排名,即便你一天都沒開過支付寶,也算一個活躍用戶。
外賣行業的情況也是這樣,之前的報告里面,美團外賣的數據之所以“落后”餓了么,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數據分析機構選擇的標的是美團外賣獨立app,而不包括美團APP、大眾點評APP等超級用戶流量入口,所以顯示的數據“落后”。但這一次根據的數據顯示,美團外賣獨立app的量,已經超過餓了么,如果說這個數據比較接近的話,這意味著如果把大眾點評和美團app的量再算上,美團外賣總體的量,基本上要超出餓了么很多。
造成美團下載量和用戶量不如餓了么的原因正是統計口徑的不同。現在十大外賣平臺排名,隨著美團外賣整體業務大盤的增長,美團獨立app的量也上去了。根據發布數據,2016年上半年美團外賣用戶MAU就超過5700萬,而眼下又是炎熱的夏季,季節原因對于外賣的拉升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大家都不愿意出去吃飯了,那干脆叫外賣了,這些原因導致整個外賣市場增速很快。
考慮到不同平臺的統計口徑和數據之間的差別,數據或許不能完全反應出100%的真實情況,但至少能看出一點,餓了么和美團外賣app現在的差距已經不大了,如果從某些數據角度去看(比如月度用戶規模等),美團外賣超過餓了么也很正常,再加上依托自身母平臺美團和大眾點評這兩個超級app的流量和訂單,美團拿下外賣市場行業第一基本上已經穩了。
外賣市場今年一定收官
外賣下半場和收官之戰喊了這么多年,但今年一定會迎來最后的決戰,之所以這么說,我的判定是:
我們從市場上的玩家也能看出來:外賣市場打了這么多年,一開始也是群雄爭霸,去年就剩下四五家,當時還有口碑,后來口碑不做了,并入到餓了么,這個市場就剩下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這三家,而隨著百度整體戰略轉型人工智能,之前說要投入200億的糯米基本上已經宣告死亡了,現在就兩家,餓了么和美團。
我們去看外賣的商業模型,本質上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低毛利的行業,前端是大量的配送員(比如),后端是各種SaaS系統支持,比如派單算法系統,比如商家的CRM管理系統,比如物流配送優化系統等等。
但其實單純的外賣是一個峰值估值很明顯的行業,(比如飯點時間忙,下午沒事干)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開放配送物流能力,這也是王興所說的用高頻帶低頻的策略,所以我們看到,美團外賣平臺上還衍生了超市貨品、生鮮果蔬、甜點飲品、鮮花蛋糕等品類。
背后的原因是——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作為外賣基礎設施的即時配送體系,已經趨于成熟,這個體系能為很多原先不具備外賣配送能力的商家提供了配送能力,其實是無形中拓展了更多的市場和供給;另一個更為本質的原因,外賣平臺已經成為一個綜合性需求的入口,大家會用它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買花,買蛋糕,甚至跑腿送快件,買飲料,買貓糧等等。
這個基于泛生活圈的需求和王興所說的eat live 理念重合,但潛力才剛剛釋放出來,隨著市場行業的變化,頭部玩家享受的紅利也就更多,這也是我為什么說這個市場很快就要見分曉的原因。
哦對了,我們還可以從一些行業動態上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前幾天餓了么宣布攜手百度外賣推出網餐行業首個配送箱消毒標準,表面上看是配送箱標準,其實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考慮到兩家在去年打的如何慘烈,如何這么快“結盟”抱團,明眼人也能看出來,老二和老三已經有點坐不住了。
最后
去年12月份兩家紛紛宣布日訂單破900萬,美團在今年3月又宣布訂單破了1000萬,而最新公布的日完成訂單超過1300萬,我搜了半天,暫時還沒看到餓了么公布其日完成訂單超過1000萬,其中的原因和背后的規律,大家自己琢磨哈。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