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消小妹兒走訪成都數個商圈發現,不論進什么類型和檔次的餐館吃飯掃碼點餐系統一套多少錢,桌邊都貼著一張點餐二維碼。
在肯德基、德克士等快餐店,大量消費者排隊點餐的現象已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消費者各自操作自助點餐機或手機進行點餐。從店內的取餐提示屏上可以看出,手機點單占絕大多數。消小妹兒現場隨機采訪多位消費者發現,消費者最能接受的點餐流程為“掃碼-點單-結賬”。
消小妹兒調查發現,除一些大型餐飲集團開發出自己的點餐系統外,還出現了不少手機APP提供在線排隊、點餐等服務。用天眼查搜索“掃碼點餐”關鍵詞可以發現,截至目前,全國共有81家相關公司。
“掃”出來的煩惱
“現在一到餐廳坐下來,服務員就要讓我掃碼點餐,我其實更喜歡看著菜單點餐,還可以問下服務員哪個菜味道怎么樣。”在成都天府新區上班的潘女士說,掃碼點餐應是可選項,而不應成為唯一選項。
掃碼點餐更是讓一些老年人犯難。今年68歲的羅先生現在就不愛外出就餐,原因就是掃碼點餐太復雜,“現在一到餐廳,聽說是掃碼點餐,我就不想吃了,感覺很復雜。”
還有些消費者不愿意使用掃碼點餐,是擔心個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問題。“有些商家掃碼點餐,強制要求消費者關注商家的公眾號或者下載應用程序,然后沒完沒了地推送垃圾信息。”消費者劉女士對掃碼點餐頗有微詞。
消小妹兒替大家總結一下,
目前掃碼點餐有這些煩惱:
掃碼后,一些餐廳要求關注微信公眾號后點餐,一些餐廳要求手機號登錄才能點餐,更有餐廳要求顧客輸入手機號、生日、姓名、性別等個人信息注冊成為會員才能點餐,如果拒絕就無法使用在線點餐功能。
掃碼點餐或存“B門”
由于掃碼點餐系統的開發門檻不高,
市面上存在不少開發企業。
3月24日掃碼點餐系統一套多少錢,消小妹兒通過QQ群找到一名自稱可以開發掃碼點餐的技術員小周。小周說:“我們可快速搭建包括App、小程序、公眾號在內的掃碼點餐系統,客戶可選擇讓消費者掃碼跳轉關注微信公眾號中的服務號,再進入點餐頁面。還在后臺可以自定義添加要求顧客填的信息,就餐人數、顧客姓名、聯系方式等。”
國內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稱,技術提供商可以通過相關數據,分析顧客的消費行為,形成精準的用戶畫像,商戶可以有針對性地將打折、優惠券、積分等營銷措施推送給顧客。
本想安靜地吃個飯,卻可能被商家“暗中凝視”。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消費者的多項權利或被侵害。
2018年,旗下包括漢庭、全季等多個酒店品牌的華住集團就曾發生過信息泄露事件,5億條會員信息在境外網站上掛售。
應給掃碼點餐定“邊界”
中消協:僅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搜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不提供現場菜單有損消費者的知情權。
業界專家:近來由掃碼點餐消費等帶來的“信息收割”跡象,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規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在點餐方式上,消費者享有充分的選擇權,既有權選擇通過服務員點餐,也有權選擇掃碼點餐。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