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欧美黄色精品/国产一级A片在线播出/A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教父”王衛433億收購順豐資產,背后的男人
2023-01-07 10:01:35 歡樂點

“70后,小平頭、穿襯衫、不打領帶,如果不是隨身帶著保鏢,扔到人堆里根本分辨不出來。”物流行業資深人士劉昊這樣描述快遞行業的教父級人物——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

王衛,這個低調的名字從5月23日中午開始占據各大媒體的頭條,他一手締造的“順豐帝國”,將借殼鼎泰新材登陸A股市場。據鼎泰新材發布公告稱,擬收購順豐控股100%股權。從財務數據來看,本次重組擬注入的順豐控股100%股權初步作價433億元。順豐目前擁有員工12萬名。2015年營業額481億元,利潤10.94億元。

順豐的秘密

順豐公司可以說是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很多人用過順豐,也收到過順豐,甚至見過順豐的豪車、飛機,但是卻不了解它的發家史,不知道它的業務發展、經營狀況,更不知道順豐背后的男人——王衛。

“2013年我去面試的時候,在深圳市福田區新洲十一街的萬基商務大廈找了半天才找到順豐的總部。入職之后才知道,順豐的文化就是低調,低調到不想被外界注意到,幾乎不參加外界的活動。”一位順豐內部人士這樣描述王衛。

“這和王衛一貫務實、低調,篤行悶聲發大財的風格有關,順豐成立以來,從未尋求媒體報道,或者主動發聲。”劉昊稱。

這次重組也讓一向悶聲發大財的順豐財務數據曝了光。

公告顯示,其2013年至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73億元人民幣、389億元、48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31億元人民幣、4.75億元、10.94億元。

同時,順豐控股還做出了利潤承諾,預計合并報表范圍2016年-2018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1.8億元、28億元和34.8億元。

公告還披露了2013年順豐控股快遞業務平均單價分別為23.73元,2014年這一數據略有下降為22.54元,大致相當于同期同行業平均單價7.27元和7.49元的三倍。另外,根據國家郵政局《關于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的通告》稱,2015年度,順豐每百萬件快遞有效申訴數量月平均申訴率為2.06件,在國內第三方快遞服務企業中排名第一,遠低于全國平均的13.38件。這兩個數據反映出,順豐平均客單價更高,投訴率更低,利潤比同行更為豐厚。

公告亦披露了蘋果、華為、小米、優衣庫、中國平安等知名企業為順豐的主要客戶。

順豐的發家史

低調的順豐董事長王衛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江湖上關于他是馬云最佩服的人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

據《投資者報》報道,王衛1971年出生于上海,父親是一名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江西一所高校的大學教授。但生于典型知識分子家庭的他卻沒有上過大學。在王衛7歲的時候,全家人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但是父母大陸的學歷到了香港卻不被承認,使他們不得不去做工人,掙著微博的收入。這也使得從小嘗盡貧窮和歧視滋味的王衛在高中畢業之后不再讀書,而是選擇早早走入社會。他當過清潔工,當過搬運工,在叔叔手底下干過活兒,后來,在順德印染廠的一份工作令他開啟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香港服裝、印染公司為了節約成本紛紛在大陸設廠,只把門店留在香港。很多工廠會派人在碼頭找人幫忙把印染樣品捎到香港。經常往返于香港與大陸的王衛看準這個商機,從父親那里借了10萬元啟動資金,在廣東佛山順德區注冊成立了專門送快件的順豐公司,那一年是1993年,王衛只有22歲,親自做派件工,第一年公司只有6個人。

由于切中了市場需求痛點,很快順豐便以順德為基地,將業務范圍拓展至廣東全境。1999年前后,順豐以合作和加盟代理的方式開始了“快遞王國”的開疆拓土。

26歲時,王衛幾乎壟斷了大陸境內的通港快件,據說,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貨運車十輛中有七輛是順豐的。

王衛曾把成功的原因歸結為:“我太太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不斷潑我冷水,讓我保持清醒和冷靜。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隨身事業發展,個人的眼界和心胸上了臺階”

加盟代理模式推廣后,一些加盟商常常在貨運中夾帶私貨,有的加盟商更是“借船出海”,用順豐的品牌給自己招徠業務,積累客戶。因為一個投訴電話,王衛決定強勢收權。由于動了合作方的利益,加盟代理商們聯合起來要給王衛“一點顏色”。曾一度揚言讓王衛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也是王衛開始啟用保鏢的由來。

扛住了壓力的王衛,在2002年成功收權,順豐迎來了第一個重大轉折:從加盟代理制轉為直營制。同時,成立了深圳總部,定位于國內高端快遞。

2003年,“非典”席卷全國,航空運價大跌,順豐與揚子江快運簽下5架包機協議,將快遞業從水陸級別提升到了空中。一舉奠定了“快遞之王”的江湖地位。

順豐的野心

哪怕是曾表示不想因為股價壓力而被資本市場牽著鼻子走的順豐,也準備上市了。

順豐的變化不單單體現在對資本更開放的態度——兩年多前,它第一次引入外部融資近百億元——還表現在對新興業務領域的布局,以及組織架構的不斷調整上。

不過最微妙的變化,在于其創始人王衛個人。過去一兩年,以往連照片都很少曝光的王衛更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他帶隊拜訪湖北、陜西等地的政府領導,商談關于順豐在當地建設物流樞紐的計劃;2016年年初又與“四通一達”的老板們一起參加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在博鰲論壇上對《快遞條例》的制定發表意見,以及透過朋友圈接連為快遞小哥“發聲”,從這些都能看出,這位曾經低調、神秘的順豐掌門人正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

與此同時,從2014年開始,順豐建立了多個新的事業部,從原有的快遞業務發散開來,拓展至金融、倉配物流、冷運等新的業務領域。

順豐的步伐快起來了。

順豐早已不把自己定位成單純的快遞服務商的角色,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才是這家公司的目標,這一點與國外快遞巨頭的發展路徑類似。

在這個戰略規劃之下,順豐參照聯邦快遞,自建機隊、機場順豐公眾號,與湖北政府在鄂州合建貨運機場的計劃在4月初已經獲批。而向零售行業拓展也是全球性快遞公司曾經做過的戰略選擇之一,“物流行業處于高速成長而又細分的關鍵時期,現金流、信息流、物流將是每個企業想要開拓、發展的方向。”王衛曾說。能貢獻現金流,這是他看重零售業的原因。

2010年,順豐就曾開出自營的便利店,但之后陸續都關閉了。與那時相比,現在順豐有了自己的生鮮電商、海淘等更多較為成熟的線上平臺,線上、線下有了更多可以結合的地方。

金融業務“順手付”也被看做是這樣的一個結合點。打開它的App,你會發現它也提供類似轉賬、收款、購買理財產品這些電子錢包具有的基礎功能。在理想狀態下,不管是付快遞費,還是在順豐家消費,用“順手付”付款即能完成交易閉環。

但現實情況是,由于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滲透率更高,“順手付”的業務空間被壓縮。李安華習慣了在微信中找到順豐的公眾號下單,這樣她就不用再填一遍紙質單了——每次下班后寄快遞都要摸黑填單對她來說不是好的體驗,而當訂單建成后,她只需要掃一下順豐快遞員手持PDA上的二維碼就能直接跳轉到微信付款,省去了找零的不便。

在支付寶、微信的滲透下,順手付并沒有順豐宣傳的那么順手。

快遞加速跑,順豐不進則退?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頗為曲折。這或許可以形容順豐戰略實踐的現狀。

住在廣州城郊的王薇因為家附近的社區超市選擇太少,兩三年時間內試遍了包括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順豐優選在內的多家生鮮電商平臺。剛開始,各家都有一些優惠,但到了2015年本來生活的優惠力度明顯加大,經常她決定固定在那兒買,不到一年就成為金卡會員,但“今年很明顯能感覺到它減少了優惠,雖然我從本來上買的也少了,但基本就不會再想去其他網站上比價、挑選什么的了,有些網站連密碼我都忘了。”王薇說。

平臺建立初期,通過砸錢來培養用戶黏性,這是互聯網公司慣常的打法,但順豐似乎還不太適應這種方式。

易觀智庫發布的《2015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App使用時長、App啟動次數這幾個指標上,順豐優選的排名都靠后。報告也指出,對比中糧這種有先天資云快賣勢、貨源供給優勢的平臺,順豐雖然有物流優勢,但其上游系統不具備優勢,且線上的運營經驗不足。順豐內部人士也提及沒有搞定前端供應鏈,導致后端的價格居高不下是生鮮電商平臺沒做起來的原因。

2016年3月,順豐優選的第四任CEO離職,4年換了4個負責人、公司開始在上登出招聘廣告也從側面證明了做這事的難度。

近年來各大生鮮電商在冷鏈物流上不惜成本的投入也是刺激順豐不斷加碼冷鏈物流投資的重要原因。

王衛認為光靠快遞的基因,很難孵化出成功的新項目為了在新業務領域有所進展,過去幾年順豐加大了從外部引進人才的力度順豐公眾號,包括天貓物流原國際團隊的任曉煜等人先后加入順豐。

與商業事業群一樣,“前半年在拆,后半年在合”的事業部門還有倉配BU( Unit)。按王衛最初的設想,“同一批人,你要他承接十幾個事業部的工作、滿足十幾個領域的專業要求,這是不現實的”,因此他試圖把集團整體業務細分成不同的網,目的是讓每一個業務領域都有一定自主權,讓每一次貨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成本、效率是順豐最為看重的。

但試行新的事業群(BG)劃分還不到一年,王衛發現不同的BG之間協同性弱,反而產生了內耗,比如不同BG對同一個客戶重復銷售產品等,最后順豐還是決定把倉配業務重新劃到速運業務事業群中。

頻繁的組織架構變動傳遞出的是企業面臨經營壓力的信號。過去幾年,“通達”系的營收增長速度超過了順豐;此外,行業內普遍認為依照國外快遞公司的發展規律,未來幾年中國快遞行業企業中也將出現并購潮。

在這個背景下,順豐上市的理由也就顯得非常充分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融資,如果順豐在這個時候不有所作為,就會不進則退。”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表示。很現實的一點是,非上市公司如果要并購一定要用現金,而上市公司則可以通過增發等其他手段,操作更靈活。

順豐從2014年開始試點伙伴計劃,從早前的加盟到全面直營,目前過渡到直營為主、加盟為輔的第三階段。一位原本在西安、現在東莞承包區域的順豐快遞員說,他現在是老板,要購置車輛、雇員工,由于東莞整體業務量更大,他的收入有增長,但因為前期的車輛成本以及幫客戶墊付的貨款,所以也有不小的壓力。對比其他快遞公司的加盟制,伙伴計劃只面向順豐內部員工,要求即便是外包,也必須按照順豐的條款、合同來執行。

這可以看做是順豐某種程度的妥協。自營模式讓它需要負擔更高的成本,在保護品牌的同時順豐也想讓自己盡可能“輕起來”。

上市融資之后,做信息化升級、全球化、多元化、行業并購是幾大快遞公司普遍的思路。更直接一點,它們希望縮小與順豐的差距,比如德邦,已經直接對標順豐做商務快件業務。但在劉世超看來,管理是快遞行業巨大的門檻,順豐的品牌力、運營能力并不是其他快遞公司短時期內能趕上的。

物流業的資本之戰

順豐作為行業老大,卻是啟動上市最晚的一家,并采取了短、平、快的借殼方式。此前,王衛在談到企業上市時曾公開表示:“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順豐在短期內不可能上市,未來也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為了圈錢而上市。”

劉昊透露,在順豐發展的這20多年來,中資、外資、VC、PE各路資本找資源想要說服順豐接受投資,但是都被王衛婉拒。直到2013年,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古玉資本共同投資順豐約25%的股份,投資金額80億元人民幣。順豐方面仍對外表示,無意上市。

這一次投資也被視為強強聯合的戰略投資。但是,可以從這一次的公告披露中發現,8月引入投資之后,2013年9月開始,順豐展開了一系列的內部梳理架構的動作。包括由順豐控股收購嘉達快運、順豐物業、順豐航空等股權。

除了投資機構的推動,順豐改變不上市的戰略,原因可能與競爭對手紛紛借殼上市帶來的競爭壓力有關。2015年12月2日,申通快遞宣布借殼艾迪西上市,公告披露置出原有資產,置入申通快遞100%股權,作價169億元。12月14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了快遞第一股。資本市場報以熱烈的反應,艾迪西連拉了13個漲停板。2016年4月,圓通速遞借殼大楊創世上市,作價為175億元,市場報以5個漲停板。

此外,中通快遞也計劃赴美上市;民營快遞業第二梯隊全峰快遞去年啟動了D輪融資,全峰快遞總裁劉偉公開表態準備今年掛牌新三板;韻達快遞和郵政速遞也都有沖擊上市的動作。

對于順豐而言,優勢雖在,但是眾多競爭對手都已經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助力。去年,在快遞行業的某些指標上,圓通速遞一度超越了順豐的江湖地位。除了這些對于快遞業老大地位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順豐還面臨著阿里巴巴的菜鳥網絡和京東的自營物流的入侵,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實力不容小覷。順豐若還不走上市之路,會不會步民營體檢老大哥慈銘之后塵?外界有很多議論。

顯然,王衛已經意識到了競爭格局微妙的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競爭對手的動作也給順豐帶來了刺激。2015年末,擅長資本運作的原摩根士丹利亞太區投資銀行部副主席梁翔加盟順豐,擔任集團副總裁。

2016年2月18日,順豐速運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表明公司打算在國內上市,目前正接受中信、招商和華泰聯合三家證券公司的上市輔導。

順豐終于走出了上市這一步,也將自己置于了陽光之下。

有了資本助力的國內快遞業,即將展開新一輪海陸空升級戰,王衛操盤的順豐能否保住民營快遞業的王位,還是一個未知數。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

歡樂點

留言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