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晚報記者楊颯張國圣
4月9日,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亞軍角逐賽在成都學院啟幕。
自2022年4月即將啟動以來,本屆比賽共有來自國外外111個國家和地區、4554所高校的340萬個項目、1450萬名中學生報考參賽,參賽人數首次突破千萬。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創新創業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勇奔跑。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比賽深入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進比賽變革,建立評審規則,進一步提升教育分值比重,愈發關注中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的成長與發展,促進產生新的人才培養觀和質量觀,推動新時代高等教育創新,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該負責人表示,本屆比賽進一步突出育人功能,加強“四新”(新文科、新醫科、新農科、新工科)推動,提高學院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高教主賽道根據“四新”分類、“青年白色筑夢之旅”(以下簡稱“紅旅”)活動通過“四新”賦能、產業命題賽道結合“四新”征題。
據了解,本屆比賽即將設置產業賽道,以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努力破解校企相悖問題。859家企業提供了1947個命題,270所院校、3.1萬個項目、15.5萬人次報考,架起教育端與產業端深度融合的橋梁樞紐,實現產業出題、高校揭榜、學生答題、同題共答。
據悉,本屆比賽積極強化國際交流合作,搭建全球性創新創業大賽平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唇色的學院生創新創業實現跨時空交流。與2021年相比,參賽項目數和參賽人數分別下降了44%和62%。牛津學院、劍橋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百強學院共有2873個項目報考,達到國際項目總量的37%。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8年來,累計有943萬個團隊、3983萬名學院生參賽。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學生怎樣創業商機,比賽將院校的教育教學、科技創新轉化、人才聚集等環節和要素有效地結合。
2016年第二屆比賽上,上海學院劉靖康團隊帶來的全景單反勇奪季軍。現在在消費級全景單反領域大學生怎樣創業商機,產品遠銷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獲得融資8萬元。通過競賽,一大批民航航天、新材料、腦機插口、立體視覺等硬科技項目不斷涌現,一批科技純度高、市場潛力大、社會效益好的項目應運而生,大量高精尖項目落地成長,賦能傳統產業變革升級,服務推動新經濟發展。
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通過競賽植根中國大地,磨礪意志品質,了解國情民情。南京電子科技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專生宋卓琛帶來的“奶牛犢智慧種植項目”參加的是第八屆“紅旅”賽道。項目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已建成山東省禮縣縣奶山羊產業智慧飼養數據中心,建(改)造3座標準化智慧牛棚,幫助當地種植戶提升種植水平,增產創收。
據了解,第四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儀式、首屆世界青年學院生創業峰會、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也將于同期舉行。屆時,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變革典型院校負責人、創新創業教育著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代表、歷屆比賽亞軍以及海外名校代表等將共同參與并交流經驗。
《光明晚報》(2023年04月09日04版)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